预制菜是以各类农、畜、禽、水产品为原辅料,配以调味料等辅料,经预选、调制等工艺加工而成的半成品或成品,是当前食品工业不可缺少的部分。在预制菜加工过程中,原料清洗属于其中十分重要的环节,是保证成品卫生和品质的基础。
在鱼类预制菜的制作工序中,清洗环节尤为复杂,无论是手工作坊还是规模化生产,均是采用大量普通水多次冲洗,去除鱼肉部位附着的非食用部位。然而,这样的处理方式不仅导致清洗环节存在用水量大、微生物杀灭效果差等问题,还容易造成原料营养损失、感官品质下降以及污水难以处理等问题。
针对这些问题,华南理工大学肖性龙教授团队,采用酸性电解水代替普通水对罗非鱼原料进行清洗,通过对各项指标的检测发现,酸性电解水在控制鱼体表面微生物、降低腥味物质和延缓品质衰减等方面均有显著的效果。
控制鱼体表面微生物
图1 酸性电解水对鱼表面微生物的杀灭效果
研究表明,酸性电解水代替自来水清洗10min后,鱼体表面微生物可降低至0.86×103 CFU/g,而自来水在相同条件下清洗后微生物数量高达24.21×103 CFU/g,酸性电解水对鱼体表面的减菌效果十分显著,且强酸性电解水的清洗效果优于其他电解水。
减少腥味物质
图2 酸性电解水对罗非鱼腥味物质GSM和2-MIB的去除效果
罗非鱼体内的土腥味主要是由土腥素(GSM)和2-甲基异莰醇(2-MIB)引起的。研究发现,用普通水直接清洗罗非鱼10min后,鱼体腥味物质GSM含量和2-MIB含量分别降为414.21 ng/L和312.52 ng/L,而采用酸性电解水清洗后,GSM含量和2-MIB含量可降低至198.86 ng/L和101.21 ng/L,具有明显的去腥效果。
延缓品质衰减
1)物理特性
本项研究将清洗后的鱼肉样品置于4℃冰箱中低温储藏,通过比较储藏过程中鱼肉色差值、硬度、弹性和咀嚼性等指标,发现随着贮藏时间的延长,鱼肉的色差值呈轻微上升趋势,硬度、弹性、咀嚼性均呈先上升后逐渐降低的趋势,但相比于对照组,均无显著性差异。由此表明电酸性解水处理不会改变鱼肉的物理特性。
2)化学特性
图3 贮藏期间罗非鱼TVB-N的变化
挥发性盐基氮(TVB-N)是反映鱼类变质的常规指标,研究结果表明,普通水清冼的样品在贮藏至第6天时,TVB-N值已超过30 mg·N/100 g(判断低温有氧条件下,鱼类变质的标志),属于变质产品;而储藏至第8天,酸性电解水处理的样品TVB-N值仍未变质。
图4 贮藏期间罗非鱼TBARS的变化
硫代巴比妥酸值(TBARS)是衡量脂质氧化发生程度大小的最重要的一个指标,结果显示储藏至第8天时,经电解水处理的样品TBARS值显著低于对照组,表明电解水可有效抑制脂质氧化,且酸性越强,抑制效果越好。
此外,通过比较处理后的罗非鱼中蛋白羰基(-CH)和总巯基(-SH)的变化情况,也证实了酸性电解水具有阻止蛋白氧化的作用。
总 结
通过本项研究结果证实,利用酸性电解水代替普通水进行清洗,不仅有利于减少罗非鱼的初始微生物、去除土腥味物质、有效抑制脂质氧化和蛋白氧化程度,同时该清洗程序不会影响产品在冷藏过程中的色泽和质构,因此可将该技术应用于鱼类预制菜原料的清洗环节。
参考文献:
许浩,焦文娟,赵甜甜,张业辉,肖性龙,张晓元,张友胜.酸性电解水在鱼类预制菜原料清洗环节时的效果评估[J].现代食品科技,2023,39(02):55-62.
来源:文 | 浙江大学 叶章颖教授《电解水技术频道》裴洛伟
免责声明:内容仅供学习,交流。若涉及版权,烦请联系管理员删除